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上一张 下一张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和韵汇文>>缤纷校园>>阅览文章
疫情之下,汇文孩子为你推荐八个温暖中国的故事

作者: 汇文小学 | 发布时间: 2020/2/25 8:06:24 | 1206次浏览

亲爱的同学们,二月寂寥,疫情锁城,花还未开。有些温暖的故事,春天想对花儿说,我们想对你们说,关于家国,关于命运,关于春天。读了,春天就来了……

岁月静好

皆因有人负重前行

【推荐人】四1班 黄祺媛

【推荐词】这位84岁的爷爷,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出了疫情的真相;以英勇无畏的豪迈,逆行武汉,又一次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定心丸!他就是国士钟南山。

国士钟南山

何谓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一国中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

有人说,钟南山是抗击“非典”的功臣。在这次新型肺炎的战役中,他又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这样的人,是民众之福祉,是国家之栋梁,更是民族之脊梁。

几天前,一张照片刷屏了。一个逆行者熟悉的身影,刹那间感动了无数人。那身影是钟南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那是他在武汉疫情的第一线的照片。

去武汉前,他们没能买到当天航班的机票。所幸,钟南山和他的助手们,挤上了那列开往武汉的高铁。所幸,他还能在列车餐车坐上一个座位。84岁的老人,仰靠在座位上,闭上了双目,他的确太累了。这张照片令观者唏嘘不已,心疼不已。谁也不知道,他是在闭目沉思,还是在做片刻休息。这于他,都是急需。84岁高龄的钟南山,迎难而上,不畏生死,一路逆行,冲到了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

一到武汉,他就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每一天,他都马不停蹄地奔波忙碌。

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84岁的老人,一刻未有耽搁,一分钟不曾休息。他分秒必争,他在和死神抢夺生命……终于,研究有了明确的结果。他也可以休息休息了,却仍要挤出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并与白岩松对话。

当时公众很需要听到专业的真实的声音——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大概率来自野味,此病人传人,医护人员有感染……钟南山如是说。天地之间,一声惊雷,舆论哗然,举国震惊。钟南山的坦诚,让公众敬仰。钟南山开始呼吁: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是在病毒肆虐的武汉,在最危险的医院病区,在和死神做过较量之后才发声的。84岁的老人,思路无比清晰,说话掷地有声。屏幕上,这动人的一幕,让亿万民众怎不动容落泪。

一时间,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人民赞誉:钟南山,国士无双!

【推荐人】四2班 顾梦恬

【推荐词】渐冻的身,火热的心,向死而生,大爱永存。也许有一天,你的身体会因为渐冻症的折磨而慢慢萎缩,但你那颗对病人、对医学火热的心,却将永放光芒。张叔叔,我们向您致敬!

与时间赛跑,与疫魔竞速

他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冲锋在前,与病魔争抢时间。他就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晚上10时,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不到1小时内,一瘸一拐的张定宇连接了8个来电。在疫情中坚守的30多天,他往往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突发事件、电话,应接不暇。

自2019年12月29日转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张定宇的带领下已在抗疫的烽火线上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了。这里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重患者。

浓眉,皮肤黝黑,风风火火。这是张定宇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全院都晓得我脾气暴,嗓门大!”张定宇笑着说。金银潭医院有600多名医护人员,“雷厉风行”是身边同事对张定宇评价最多的词语。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张定宇沉默了一会儿,“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2017年,张定宇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渐冻症。“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张定宇说。

【推荐人】四3班 谷雨辰

【推荐词】有这样一批人,为了我们的安危义无反顾地冲锋。他们不知疲惫,忘却孤独,有钢铁一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他们深知身后便是亿万人民深深的期盼。王婷奶奶就是这群最美“白衣逆行者”中的一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

2003年,王婷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王卫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王婷的父亲王卫国是长医附属和平医院放射科的一名医生,2003年,王婷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身为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17年后的今天,已经66岁的王卫国把同样作为医生的女儿送上驰援湖北的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后,我爸就和我说如果有机会、有可能的话一定要去一线为国家服务。”王婷临走前,王卫国来到现场,他深情地拥抱女儿:“这个时候不要掉泪,不要牵挂,家里没事,放心的去吧,安心工作。”

2月2日下午,王婷和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其他118名医护人员在太原武宿机场集结,紧急飞赴湖北省,而此次陪她一起征战的行李箱,正是17年前王卫国去太原支援抗击非典时用的箱子。此次驰援湖北,对于王婷来说不只是践行着一名医者的使命,也传承着一种名叫“奉献与信仰”的家风。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是普通人

也是城市战“疫”人

【推荐人】四4班 康紫涵

【推荐词】一位普通的人,一只伤残的手,一辆简陋的三轮车,几十箱新鲜的蔬菜,四十公里的路程,刺骨的寒风中一路逆行,只为给援助武汉的医疗队送上新鲜的蔬菜。你做的事,算不上经天纬地,但值得我们永生铭记!

秦师傅:天冷路远,连夜送菜

秦师傅是个种菜的农民,45岁,大年初三顶着冬天刮骨的冷风,手和脸都冻得通红,开着简陋的电动三轮车,跑了40公里,给远赴武汉的370多名医护人员拉来了24箱蔬菜。他没收一分钱,只是不断地在说“菜很新鲜,虽然不好看,但很甜。”要知道在那时,秦师傅把菜卖给任何一家超市都会卖出很好的价格。两天后,秦师傅又来了,带着自己从其他菜农手里收购的蔬菜。他说,因为自己种的菜不多,所以花钱在周边的菜农手上收了各色蔬菜,丰富医疗队的伙食。在交谈中,大家才发现,秦师傅的左手是有工伤的。早年他在武汉因工致残,一只手只剩下了拇指。当酒店工作人员握着他的手说谢谢的时候,他们的声音都是颤抖的。让人心暖的不仅是秦师傅,酒店方面也表示,在疫情过去之后,会联系秦师傅成为他们的供应商。你看,每个人的善良,都不会被辜负。

【推荐人】四5班 王紫苏

【推荐词】凌晨忙碌的身影,悄悄点亮了夜空中的星星。每日千份的盒饭,传递出最朴素的感恩之情。日复一日地坚守,让封城后的武汉充满了温情与希望。感谢为疫情做出努力的每一位普通人!

女店主:

每天1000份,我想做这事儿

封城中的武汉,绝大部分餐馆都关门了。医护人员吃饭,成了难题。而有一家很小很小的小店,一直在忙活。他们每天要做将近1000份盒饭,专门供给金银潭等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份盒饭里,有胡萝卜炖牛腩,土豆炖五花肉,一个青菜,再配上一个鸡蛋或半个玉米,料很足,卖16块钱。以当下的物价,店主小姐姐是在赔钱干的。由于忙不过来,她还叫来父母兄妹齐上阵,一家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两只手当四只手用。店主小姐姐更是每天只睡四小时。别人问她为啥要干。她说不出来,挠着头想半天,说:“我看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这个事儿。姑娘,我知道你为啥干:因为你的心里,装着别人。感谢有你。

【推荐人】四6班 房海宁

【推荐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每天完成几十吨垃圾消杀。用并不强壮的身躯,硬是扛起整个城区的清洁。全天候付出,只为一片洁净。耐得住平凡,只因心中有爱。你,是最美城市战“疫”人!

环卫工人们:

日产日清,守护城市生活

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垃圾必须即时转运、消毒杀菌,像大家平时用完的废弃口罩也是要直收直运,这对环卫工作者来说可是不小的工作量。有不少环卫工人放弃了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每天都和几十吨的垃圾相伴,就是为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53岁的环卫工人傅仁财,每天清晨4点就开始工作了。他所在的垃圾中转站承载着南京市江宁区主城区四分之一的垃圾转运量。每天超过70吨的生活垃圾和8辆进出焚烧厂的垃圾车,全靠三个人完成消杀作业,平均一个人要消杀23吨。据了解,春节以来,南京全市一万三千多名环卫工人全部在岗,分别负责道路保洁、公厕保洁、垃圾清扫、垃圾转运等工作,全市数千吨生活垃圾全部做到日产日清。

天南海北

中华儿女心系国

【推荐人】四7班 李泽梓

【推荐词】我问爸爸,什么是华侨?爸爸说,华侨就是在国外的中国人!

我问妈妈,肯尼亚有多远?妈妈说,远隔万水千山!

哦,我懂了!“口罩航班”给祖国运送来了春天!

抗击疫情,侨胞给力

这几天,一段“口罩航班”的短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飞往广州的南方航空CZ634航班,是一个普通航班。当地时间2月3日,由于货舱已满,工作人员将客舱前舱清空,把一箱箱物资摆放在前部机舱座椅上。原来,这些箱子里装满了包括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手套、防护服、体温仪、采血管等医用物资,全部是肯尼亚的华侨华人给国内的爱心捐助,用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将物资运送回国,“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措施”。虽然航班因此延误了数小时,但乘客毫无怨言,纷纷点赞。抗击疫情的爱心,没有山海的隔绝,没有地域的界限。对于中华儿女来说,不管人在哪里、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祖国需要,爱国之心就不会缺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一直密切关注,共同出力。肯尼亚的华侨华人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通信群组商议如何驰援,目前已筹集了一批善款和多批物资。法国里昂华人总商会向武汉捐赠10万个N95口罩,西班牙华侨华人捐赠的口罩等医用物资已运抵国内,新加坡华侨华人和驻当地中资机构采购的第一批240箱7.5万个N95口罩已运抵上海……广大华侨华人虽然与祖国远隔千万里,但不忘祖国、不忘乡梓、不忘身上流淌的中华民族血液,以一片赤子之情、用看得见的行动,为祖国抗击疫情加油鼓劲。

学习思考

从来就没有停止

【推荐人】四8班 江南忆

【推荐词】她,在一丝微弱的灯光下借助村部的网络贫困求学;她,在疫情延发的日子里,顽强成长,生生不息,学习不止,疫情之下,这个小小的身影,每天都牵动着我们一颗颗热血沸腾的心,生活虽贫困,但她在精神上是榜样!

洛阳山村女孩“借网”上直播课

2月14日晚,因为一张照片,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初级中学七一班女孩郭翠珠火了。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的同时,也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照片里,一位穿粉色衣服的女孩端坐在灯光下认真学习,父亲则静静坐在一旁的小凳上陪着她。这不是她的家,而是村部的院子。这个女孩,正是小翠珠。翠珠的家距离村部200多米,因为家里不能上网,所以就到村部院子“借网”学习。而她的父亲,就在旁边守候着。

2月16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拍这张照片的上戈镇刘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耀民。他说:“从开始上直播课的第一天,大概是正月十三,小翠珠就每天来村部上课,这里有WiFi,网速要快一些,她每天都来,他父亲就在旁边等着她上完课再和她一起回去。”张耀民说,2月14日那天,小翠珠来得晚,“她7点半才来,我都以为她不来了,我给村部消毒后,屋里有气味,那天天气很暖和,就让她在外面上会儿课。消完毒出来,我看到这个画面,觉得很感动,就拍下了那张照片。”张耀民说,自己也是教师出身,一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心里就温暖感动。每天,他都早早给村部的房间消毒,等着翠珠同学来“借网”上课。到了傍晚,再给房间进行第二次消毒。而这张照片,也正是他在为房间消毒之后,为小翠珠父女两个拍摄的。

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

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

在灾难和不幸面前,

我们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

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 小学部 ) 版权所有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27096号-2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 小学部 )
微信公众号